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所北京高校宣布推动雄安校区建设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3-10-21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高校建设


又一所北京高校宣布推动雄安校区建设


图片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官网


据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报道,7 月 14 日,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益方率队到北京科技大学调研雄安校区建设情况。黄益方副校长表示,北京语言大学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与北京科技大学保持密切交往,认真汲取先进经验和做法,以雄安校区建设为重大契机,积极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具体要求,推动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协同布局、协调发展。

据公众号“软科”介绍,这是继今年 4 月,雄安新区首批四所疏解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明确“一校两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后,又一所明确表示“推动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协同布局、协调发展”的高校

2022 年 10 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批四所北京高校,确定进驻雄安新区。此外,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均在相关规划中提及或启动雄安新校区筹办计划。清华、北大也分别提出在雄安建设清华大学雄安医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雄安分院。(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公众号“软科”)

相关阅读:
北京四所疏解到雄安的双一流高校2025年开始招生,2035年搬迁完毕|科研圈日报



· 学术出版


因不满出版的营利导向,Wiley 一期刊主编辞职,85% 副编辑停工抗议

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报道,近日,知名学术出版机构 Wiley 旗下期刊《生物地理学杂志》(Journal of Biogeography)的主编迈克尔·道森(Michael Dawson)已经辞职,他在辞职信中表示,“避免出版的营利导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变得越来越困难”,并列出了一些担忧,包括期刊提出的增长目标、采用开放获取模式的公平问题,以及编辑的报酬问题。

在道森辞职大约一周后,该期刊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宣布约 85% 的副编辑已于 6 月 29 日停止工作,原因包括反对将期刊转变为完全开放获取模式,反对增加期刊的发文数量,以及反对将被拒的手稿自动转投给其他 Wiley 期刊。编辑提出了 12 项要求以“解决当前争议”,包括降低杂志的开放获取费用、增加 Wiley 对期刊和对生物地理学研究界的投资、恢复编辑被削减的酬金和奖励,以及从编辑合同中删除保密条款。编辑要求与出版商达成一致的最后期限是 7 月 31 日,并表示愿意根据结果决定恢复工作或辞职。Wiley 发言人表示,他们正在为杂志的未来制定计划,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继续为生物地理学社区提供论文出版。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类似的纠纷,已有多家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宣布辞职或罢工。7 月中旬,爱思唯尔旗下期刊《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编辑委员会,因被要求将论文接受率提高 7 倍等,跟随主编集体辞职;另外,同属爱思唯尔旗下的知名神经科学期刊《神经影像》(NeuroImage)和姊妹刊《神经影像:报告》(NeuroImage: Reports)的 42 名编辑,也因抗议出版商设定过高的文章处理费(APC)而提出辞职。(Retraction Watch)



· 航空航天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 7 月 20 日 21 时 40 分,经过约 8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本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包括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 A 和 B 解锁及抬升等。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圆满成功。

根据计划,后续,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安装任务。(新华社)


· 细胞图谱


三种人体器官的细胞图谱发布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7 月 19 日,《自然》(Nature)杂志同步发表了三篇论文,报道了人体胎盘、肠道和肾脏的参考细胞图谱。细胞图谱展示了器官不同结构中细胞的类别与排列方式,还提供了单个细胞中基因活动与蛋白质合成的信息,是一种日益流行的用于研究人体器官及其病变的强大工具

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安奇洛(Michael Angelo)及其合作者分析了66例人体胎盘样本的约 50 万个细胞和 588 个动脉,构建了覆盖不同发育阶段(妊娠 6-20 周)的人体胎盘图谱;同样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斯奈德(Michael Snyder)和同事则研究了 9 名个体的 8 个肠道部位,构建了肠道图谱,揭示了不同位置肠道组成和功能的巨大差异;而华盛顿大学的桑贾伊·贾恩(Sanjay Jain)等分析了 45 个健康的和 48 个病变的人体肾脏,绘制了肾脏不同区域 51 种主要细胞类型的空间图谱

据介绍,此类研究是人类生物分子图谱计划(HuBMAP)的一部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旨在绘制整个人体的细胞排列方式,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如何工作,以及细胞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健康。一篇同时发表的《自然》新闻与观点(Nature news & views)文章中指出:“通过确定与病变相关细胞的空间位置,这三个 HuBMAP 图谱有望推动人类对疾病的理解。”Nature news)



· 基因组学


和学习、记忆等复杂行为相关的基因已有 6.5 亿年的历史

在神经系统中,血清素、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等单胺类分子充当着神经调节剂。它们在复杂的行为、认知功能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学习、记忆形成、睡眠和进食等。据英国莱斯特大学消息,该校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参与单胺类分子形成、检测和降解过程的基因起源,发现它们起源于约 6.5 亿年前

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基因组学的方法重建了这些基因的进化史,发现其中大多数基因或起源于双侧动物(bilaterian stem group),已有 6.5 亿年历史。这种调节神经元回路的新方法可能促进了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当神经回路更具灵活性,生物就越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将开辟重要的研究途径,帮助科学家们阐明复杂行为的起源。相关论文 6 月 6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University of Leicester)


· 天文学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阴阳脸”白矮星


白矮星“雅努斯”的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K. Miller, Caltech/IPAC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一颗具有双面特性的白矮星,并以古罗马具有两张面孔的天门神“雅努斯” (Janus) 命名这颗新发现的天体。

此前,研究团队一直在寻找高度磁化的白矮星,他们最先通过位于美国南加州的帕洛玛天文台 (Palomar Observatory) 的兹维基瞬变源探测设施(ZTF)发现了这颗亮度快速变化的天体,随后又通过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凯克天文台 (W.M. Keck Observatory) 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当雅努斯的一侧进入视野时,只观测到氢,而当旋转至另一侧时,则仅观测到氦。

研究团队认为,这是天体表面从氢主导转变为氦主导的罕见的白矮星演化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天体表面的氢气会进入星体内部并被稀释,从而使天体表面呈现出更多氦气。研究者推测,该天体表面成分差异如此巨大,可能与天体周围不对称的磁场有关,磁场可以防止物质的混合,从而导致一侧有更多的氢气留在表面。此外,该团队还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认为磁场可能导致大气气压降低,从而使磁场最强的位置积累大量的氢。该研究 7 月 19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编写:白雨辰、韩澄珂、金典、黄雨佳、陈卉妮、汤雅汶

编辑:黄雨佳、石云雷、张琪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